——成本決定效益,細節決定成敗
雙面膠是包裝車間常用的材料。過去車間領用雙面膠帶,既沒有領用記錄,也沒有設立專人管理;領用的膠帶,全部放到一起,不論哪一個班使用,拿多少算多少,責任不清,存在浪費現象。在“我為車間節約出金點子”活動中,一位職工提出了采用專人管理的建議。建議被公司采納以后,車間設立專職人員負責雙面膠帶領用,定期按照同等數量發放到各個班,并且做好詳細記錄,同時規定下次領用時要用同等數量用完的膠帶芯進行交換。經過這樣的小小調整,膠帶耗量由每天16個降到每天10個。這樣算下來,每天就節約12.84元;每月按30天算可節約385.2元;一年可節省4600多元。真是“不算不知道,一算嚇一跳”,這樣積少成多,效益十分可觀。
在2006年5月8日的集團創建節約型企業經驗交流大會上,公司領導提出了“建設節約型企業”的口號,也給大家核算了小小雙面膠的這筆小賬。在現代市場競爭的時代,要細化生產的每一個細節,成本是一個首要的因素。成本領先,同樣的市場價格,效益就會有很大的增量。會上,李建華指出,抓好細節,才能成就偉業,特別是要細化成本。浪費一分錢就減少一份利潤,明年花的錢決不今年花,該花的錢也要省著點花。每個部門都要“瘋狂抓執行,玩命抓細節”,每個環節都要求精益求精,每個人都要樹立大局觀念,要有大的肚量和胸懷,這樣企業才能具備持續的競爭力,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。
在愈演愈烈的市場競爭面前,幾乎沒有哪個企業不需要重新思考,“怎樣才能使自己強于競爭對手,而始終立于不敗之地”這樣一個企業生存永恒的主題。微利時代的到來又讓我們清醒地看到,任何一個細節的忽略都足以讓有限的利潤進一步降低,甚至化為烏有。由此可見,細化成本的“摳門”式管理不失為今天企業維持盈利的一條有效途徑。華泰管理中“小小雙面膠”的故事就是一個典范。“一樹一菩提,一沙一世界”。生活的一切原本都是由細節構成的,如果一切歸于有序,決定成敗的必將是微若沙礫的細節,細節的競爭才是最終和最高的競爭層面。
“泰山不拒細壤,故能成其高;江海不擇細流,故能就其深”。華泰的成本管理,從細處著眼,在細節處抓管理,于細微處求效益,降低了生產成本,增強了企業競爭實力,繼而造就了今天過百億資產的華泰集團。